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密切党群干群关系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?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舟山积极推进“民生面对面·书记市长走进基层单元”活动,市委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定期与群众面对面座谈交流,倾听群众意见建议,建立问题闭环落实机制,以小切口破题办好民生实事。当地紧盯群众需求推动作风转变,以务实举措让群众感受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。
“今天的主题是‘民生事项全市域通办’,针对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还存在的堵点卡点,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建议。”近期,在“民生面对面·书记市长走进基层单元”活动中,社区干部、乡村医生、小岛迁居群众、新舟山人等社会各界代表抛问题、提建议、谈体会,舟山市委主要负责人边听边记,不时询问有关情况,并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商量破解之策,对共性问题归类研判,对个性问题一一回应。
坚持开门教育,注重群众参与。每期“民生面对面”活动的主题,都来源于民声民意。舟山市委改革办负责人介绍,群众可以通过12345热线、网络论坛及官方公众号等渠道反映民生难题。同时,市委改革办会同相关部门,汇集部门、媒体、线上线下等多方渠道信息,聚焦社会关注较高的民生领域、群众反映较多的民生难题、部门工作推进中的难点堵点,定期梳理形成民生高频事项库。
提问、答题、交办,全程面对面,不仅是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,更是开门搞教育、直面自身不足的生动实践。针对现场问询,部门负责人直面问题,结合学习教育要求,深入剖析自身在政策落实、工作推进中存在的思想偏差和能力不足。“这些声音既指向具体民生难题,更折射出我们在工作作风、服务效能等方面存在的短板。”活动中,许多部门负责人当场表态,将从社会各界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入手,深挖背后作风问题,接受群众监督,立行立改。
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,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。舟山把群众的“吐槽点”作为改进工作的“发力点”,把自身存在的“问题清单”转化为作风建设的“提升清单”,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锤炼党性、改进作风。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,从物流“最后一公里”到养老守护,从医疗资源优化到交通改善,从聚焦“一老一小”到困难群众帮扶,让学习教育成效体现在作风转变和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中。
落到实处、抓出实效。舟山坚持“清单化”进度条管理,建立交办督办机制、跟踪回访机制、事项动态销号机制,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。如针对学生午睡健康问题,舟山部署实施“幸福躺睡工程”,全市累计配备午休设备5.2万套,惠及学生5万余名,实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午休躺睡全覆盖。
截至目前,“民生面对面”活动累计开展专题活动26场,整合归并交办具体事项391项,已办结完成362项,建立相关制度70余项,实现“通过一个问题,解决一类问题,建立长效机制,形成一套体系”,进一步打通了“民声变民生”的实践路径。
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判,真正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实效,让作风建设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。”舟山市委改革办负责人说。(记者 张熙锦 尤畅 通讯员 董佩军)